|
新版ISO14000:2015版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定義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簡稱ISO14001認證。環境認證是全面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包括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維護環境方針所需的組織結構、策劃、活動、職責、操作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是一項內部管理工具,旨在幫助組織實現自身設定的環境表現水平,并不斷地改進環境行為,目的在于防止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背景 伴隨著20世紀中期爆發于一些發達國家的公害事件,人類開始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出現及其嚴重性。環境污染與公害事件的產生使人們從治理污染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要有效的保護環境,人類社會必須對自身的經濟發展行為加強管理。因此世界各國紛紛制定各類法律法規和環境標準,并試圖通過諸如許可證等手段強制企業執行這些法律法規和標準來改善環境。 正是在這種環境管理國際大趨勢下,考慮到各國、各地區、各組織采用的環境管理手段工具及相應的標準要求不一致,可能會為一些國家制造新的“保護主義”和技術壁壘提供條件,從而對國際貿易產生影響,國家標準化組織(ISO)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機會,并為響應聯合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號召,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207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正式開展環境管理標準的制定工作,期望通過環境管理工具的標準化工作,規范企業和社會團體等組織的自愿環境管理活動,促進組織環境績效的改進,支持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 積極影響 ·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知名度 ·促使企業自覺遵守環境法律、法規 ·促使企業在其生產、經營活動中考慮其對環境的影響,減少環境負荷 ·使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 ·增強企業員工的環境意識 ·促使企業節約能源,再生利用廢棄物,降低經營成本 ·促使企業加強環境管理 標準簡介 環境管理體系運行模式:環境管理體系圍繞環境方針的要求展開環境管理、管理的內容包括制定環境方針、實施并實現環境方針所要求的相關內容、對環境方針的實施情況與實現程度進行評審、并予以保持等。環境管理所涉及的管理要素包括組織結構、計劃活動、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等,這些管理要素與企業生產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是類似,沒有本質區別,ISO 14001標準將它們系統化、結構化,提出相應的環境管理模式 這一環境管理體系模式遵循了傳統的PDCA管理模式:規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和改進(ACTION),即規劃出管理活動要達到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則;在實施階段實現目標并在實施過程中體現以上工作原則;檢查和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糾正措施,以保證實施與實現過程不會偏離原有目標與原則,實現過程與結果的改進提高。 組織利益 可以提高員工的環境意識和守法的主動性、自覺性: ·ISO14001系列標準為幫助組織提高環境管理能力,提供了一整套系統化的框架。組織借助這套標準,可以建立符合要求的管理體系; ·可向外界證實實現遵循所聲明的環境方針和改善環境績效的承諾,樹立組織的良好形象,提高組織信譽和知名度; ·有利于滿足市場、用戶和各相關方的需求,有利于吸引投資,有利于產品銷售和市場開拓; ·適應綠色消費潮流,提高組織的競爭優勢; ·有利于推動組織技術改造,改進工藝技術和開發新產品; ·增進組織與周圍居民、社區和相關方的了解,改善相互關系; ·有利于組織經濟效益的增長,提高全員環保意識。
|